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

语文知识:复句


语文知识: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联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合而成的。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例如:

他去槟城。(单句)

我去吉隆坡。(单句)
如果他去槟城,我就去吉隆坡。(复句)
 
复句的特点
一、由两个或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复句中的分句都相对独立,不做另一分句的句子成分。
1.  他这样说,我们都赞同。
2.  他是伟大父亲,是尽责教师,是优秀校长。

二、结构中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或者是省略了主语的主谓句。例如:
1.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  多么美妙的夜晚,多么凉爽的天气,多么迷人的繁星啊!
3.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三、往往用关联词语来表达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独用。有时候,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就表示分句间不同的关系。
         他去,我也去。(并列关系)
         不但他去,我也去。(递进关系)
         要么他去,要么我去。(选择关系)
         要是他去,我也去。(假设关系)
         只有你去,我才去。(条件关系)
         既然你去,我也去。(因果关系)
 
四、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句末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感叹号、问号表示。分句与分句之间一股上也有较小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冒号隔开。例如:
         我沉思地望看板远极远的地方,我望见了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当工程师;一个当医生。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到底是要设法努力于普及呢,还是仅止于提高呢?



 


复句类型

.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花儿绽开了笑脸,小鸟在欢乐地歌唱。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并列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例如: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于是”“然后”、“接着”、“便”。例如:
         刚我还糊涂着呢,听你这一解释,我才明白过来。(时间顺序)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空间顺序)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大山的深处有一座哨卡,几个战士默默地在那儿驻守着。
         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万道霞光照射大地。(事理顺序)
         我一收到钱,就把借据还给你。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更” 、“而且”、“甚至”、“尤其”、“特别”“何况”、“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我们既不应当因为出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个道理不仅我明白,甚至小学生都明白。
         不只他一个人没考及格,全班人也都考得不好。
         别人都急得了不得,他不但不着急,反而坐在一边看起闲书来。
         这么热的天气,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是小孩子?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选择复句有两种。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与其……,不如……”“宁可……,也……”等关联词语。例如:
         他宁可少睡觉,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
         与其大家一起困在这里等死,不如先让几个小伙子人冒险出去找条路。
另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常用“或者……”“也许……,也许……”等关联词语,表示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也常用“不是……,就是……”“要么……,要么……”等关联词语,表示两种可能性是不相容的,不能同时存在。例如:
         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尽管、固然)a但是(可是、却)b”、“a不过b”、“可是”、“然而”、“却”、“不过”等。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尽管这套衣服不是很高档,但穿在她身上别提多好看了。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因果关系,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常用“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关联词语。例如: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另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这种关系的复句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例如:
         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家具上到处都是灰,可见有段日子这屋子没人住了。



.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吧。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还有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的格式。例如:
         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例如:
         只有你的作风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
         除非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他才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要不然损害的不仅仅是身体。
         白天晚上,只要她没睡着,嘴里就哼哼唧唧地唱歌。
         一旦有足球比赛,他总是第一个坐到电视机前。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常用“无论(不论、不管)……,都……”等关联词语表示。例如: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无论什么时候找到他,他总是很真诚、很热心地对待我们。  
         任凭前方有多少困难,我们也不退缩。   


紧缩句
紧缩句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他越说越快)。
紧缩复句常用成对的、配套的关联词语构成一些固定格式,表示各种关系。常见的有:
1.不…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就…”。
不打不成交。(如果不打,就成不了朋友。)
我不说不痛快。(如果我不说出来,心里就不痛快。)

2.不…就…: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要是不…就…”。
他不来大家就玩不起来。(要是他不来,大家就玩不起来。)
我不想去就别勉强我去。(要是我不想去,就别勉强我去。)


3.不…也…: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也…”。
你不说我也明白。(即使你不说,我也明白。)
雨不停我也走。(即使雨不停,我也要走。)

4.再…也…: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也…”。
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即使困难再打,也要坚持。)
汉语再难也得学。(即使汉语再难,也得学。)
5.一…就…:表示承接或条件关系,相当于“…接着…”或“只要…就…”。
他一有空就跑来找小丽。(他只要有空,就跑来找小丽)
这种输入法一学就会。(这种输入法学了,马上就会)

6.非…不/才…: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除非…否则…”。
我非他不嫁。(除非是他,否则我不嫁。)
她非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肯罢休。(除非她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否则不肯罢休、)

7.越…越…:表示条件关系,后者随着前者的变化而变化。
芒果越熟越好吃。
我越想越觉得奇怪。

 

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1)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如:
        他们  //都在现场看见两个獐头鼠目的青年从后面慢慢走出来。(单句)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片面强调政治,而不注重学习,//都是不对的。(单句)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车祸发生时,他们//都在现场看见了,     但他们//却没有向警方报案。(复句)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2)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例如: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主干:这是教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主干1:桥形式优美;主干2:桥结构坚固。)

分辨单句与复句
1.   这次教训,我们都不会忘记的。
2.   春风暖,夏风热,秋风凉,冬风寒,是北温带季风的特点。
3.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她活得多么纯洁,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啊!
4.   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水源,它们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
5.   花开,花落,结果,这是植物生长规律。
6.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7.   你或者他,都可以去。
8.   不管谁,都行。
9.   无论谁,都能申请。
10. 她于是嚎啕大哭起来。
11. 秋天到了,树叶儿黄了。
12. 浪很高,船摇摆着。
13. 周如水挽留他,但是他一定要回去。
14. 同学们谈志愿谈理想。
15. 同学们谈志愿,谈理想。
16. 华强站起来向王老师告辞。
17. 华强站起来,向王老师告辞。
18. 他不说出来我替他说。
19. 你不参加我也不参加。
20. 我非解出这道难题不可。
21. 困难再大也难不倒他。
22. 战士们要站岗放哨、要练射击、要练擒拿武艺、要学习文化知识、要上前线作战。
23. 战士们要站岗放哨,要练射击,要练擒拿武艺,要学习文化知识,要上前线作战。
24. 不怕艰苦的人,总能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25. 他聪明活泼。
26. 他聪明,活泼。
27. 他们爱祖国爱人民。
28. 他们爱祖国,爱人民。
29. 张伟亮下车走到河边冲起凉来。
30. 张伟亮下车,走到河边,冲起凉来。
31. 他有一个大儿子在吉隆坡马大深造。
32. 他有一个大儿子,在吉隆坡马大深造。
33. 他买了两本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
34. 他买了两本古典小说:一本是《水许传》,一本是《三国演义》。
35. 因为你的缘故,他 被老师处罚。
36. 因为你去投诉,他被老师处罚。
37. 为了我们,爸吃了不少苦头。
38. 为了我们能上学,爸吃了不少苦头。
39. 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在槟城,一个在吉隆坡。
40. 这学生聪明,勇敢,通情达理。
41. 她驾着一辆汽车,丈夫的。
42. 她驾着一辆汽车,是丈夫的。


参考答案:
单句:1234678910141622242527313335373941
复句:51112131517181920212326282930323436384042

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首先用“|”划出第一层(整体),并注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分句里),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第一层复句是因果关系)

第二步: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第二层复句有两个,第一个是转折关系;第二个是因果关系。)

常用符号:
       ①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②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③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④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第一层:① ②    ③ ④                                 第二层:① ‖ ②    ③ ‖ ④
           因果                                                            转折              因果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问题1:辨别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关系。
  a我应该感谢母亲,b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c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答案  a  |  bc         
   因果   

问题2:划出复句的层次,并注明分句间的关系。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答案: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
                      因果关系                                               递进关系
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问题2分析多重复句:只要能让我工作,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都去!

答案:只要能让我工作,|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都去!
                                     (条件)                     (并列)                        (条件)




其他:(不包括在课程里)
.解说复句: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例如:
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据说错处有三: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目的复句: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以免”、“省得”。例如:
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连锁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常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分句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就怎么样。例如:
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得不舒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