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

语文知识:句子成分


语文知识:句子成分

 

(二)句子成分和析句步骤

单句、复句都有一个语调。单句除去语调之外,就是一组词或一个词。在一组词里,词和词都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它们逐层地结合起来。根据它们不同层次的结构关系,可以把句子组成成分分析出来。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做句子成分。现在依次说明于下:

主语、谓语
在主谓句里,主语是陈述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做什么”。例如:
①这座山//非常高。
②我们的民族//是勤劳的民族。
③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④精神//振奋。
⑤钻机 //矗立着。

主语中心、谓语中心
主语的中心语叫做主语中心。例①的主语是一个短语“这座山”,内部可以分出中心语“山”。在例③④⑤里,主语是一个词,这也就是主语中心。
谓语的中心语叫谓语中心。谓语中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例①②③的谓语都是一个词组,其间也可以分出中心语“高”、“是”和“完成”。在例④⑤里,谓语只有一个词,这也就是谓语中心。
①这座//非常
②我们的民族//勤劳的民族。
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精神//振奋
钻机 //矗立着。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谓语。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①今天‖星期三。                              ②昨天‖晴天。
*名词性短语做谓语限于说明人物的籍贯、容貌等简短的口语句子,加否定词时一般要加“是”。例如:
③鲁迅‖浙江人。      ④这位老工人,‖花白的头发。      ⑤这两篇文章‖一个内容。
这些名词性短语以作主语部分为常,作谓语部分是有条件的,这种作谓语部分的名词性偏正短语应整个地看作谓语。
*数词、数量短语做谓语,用来说明事物数量;重叠的量词做谓语,用来描写事物之多。例如:
①(比赛结果:)上海队‖第一,广州队‖ 第二。
②甲班‖五十本,乙班‖四十本。
③他‖今年二十岁,你‖二十五了吧?
④白云‖朵朵。

*主谓短语也可以做谓语,例如:
⑤同学们‖心潮如海。
⑥什么书‖他都看。
⑦明媚如画的江南水乡,‖歌声阵阵。

宾语
有的句子,谓语还包含一个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关涉的对象,是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的成分。如例②③的“勤劳的民族”、“全年的任务”。 
②我们的民族//勤劳的民族
③我们//已经完成全年的任务

宾语中心
宾语的中心语是宾语中心,如例②③的“民族”、“任务”。
*能做宾语。最常见的是名词和名词性的词语。谓词性的词语做宾语是有条件的。例如:
      ①大会//开始讨论                                      ②顾客//感到很满意
      ③我//认为做得好                                      ④我们的任务//打扫教室
      ⑤我//知道他明天会来                              ⑥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
*动词、形容词和谓词性短语充当宾语的句子,它对谓语动词是有选择的。能带这种宾语的动词还不少,下面只谈四种动词:
    第一、动词“是”。如例④。
    第二、表示心理活动或感知性的动词。如例②③⑤。
    第三、表示动作始终、继续的动词。如例①,又如“进行调查”、“结束工作”等。
    第四、表示对待、处理等的动词。如例⑥;又如“问题必须尽快地加以解决”、“给以适当的奖励”、“予以表扬”等。
 
² 中心语是对附加成分说的,它是被修饰、限制、补充的成份。附加成分,可分定语、状语、补语三种。

定语
是主语中心、宾语中心或其他名词性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如例①②的“这座”、“我们”,例②③的“勤劳”、“全年”都是定语。
①(这座)//非常高。
②(我们)的民族//是(勤劳)的民族
③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状语
是谓语中心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如例①的“非常”,例③的“已经”都是状语。

 

*状语一般是放在主语后谓语中心前的。但是也有许多状语可以放在主语前。例如:

        ①[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进步很快。
        ②[在地质会议上],人们以极大的敬意看着李四光。
        ③[关于改进操作方法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
        ④[夜晚],市区万家灯火,人人满面生辉。
除了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总是放在句首以外,那些可以有两种位置的状语,一般说来,放在全句前头显得强调些。有时候状语较长、较多,放在句首,可使主语和谓语两者靠紧些;有时状语是几个分句共用的(如例③),这时由于结构和表意上的需要,也要放到主语前头去。 

 

*状语和主语的区别

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放在动词前头,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主语。因此这里有划界问题。划界的标准有以下各点:

*在形容词、名词作谓语,“是”作谓语等句子里,句首表时间、处所的名词或方位短语是描写、判断、评议的对象,而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因此它们都是主语。例如:

院子里很凉爽。
村前桃花谷,村后清水溪。
今天是妇女节。
屋里[能]住五个人。
 

*在某些动词谓语里,句首的处所词或表处所的方位短语,是动作的受事,是被陈述的对象,也是主语。例如:

墙上挖了个洞。
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但是,“墙上挂着一张画”中,“墙上”却是状语。区别在于例⑤⑥的“墙上”、“屋子里”表受事,可从两例的动词前边能加“被”字这点看出来;而“挂”字前边却不能加“被”。

 

*有些句子,句首是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或方位短语,后面是一个主谓短语,这时是状语还是主语,需要具体分析:凡是既能在句首又能移到主谓短语主语后面的,一般是状语。只能在句首的,一般是主语。因为它是陈述的对象,不是说明动作发生的地点的。例如:

⑦[今天下午]我校‖开大会。
⑧[一路上]老王‖说个<不停>。
⑨对面山坳里‖枫叶全红了。
例⑦的“今天下午”,例⑧的“一路上”都可以移到主语后面去,因此是状语。例⑨的“对面山坳里”不能后移,所以是主语。
 

补语
是附加在谓语中心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后面的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⑥大家要做<> 本职工作。
⑦他的办法好得<>
例⑥的“好”是“做”的补语,是补充说明谓语“做”的结果的。例⑦的“很”是“好”的补语,是补充说明“好”的程度的。

*数量补语分两种:一种用数词和动量词(包括临时借用的)来计算动作的次数。如“看了<一次>”“走了<一趟>”“想了<一想>”“打了<一棍>”“踢了<一脚>,。一种用数词和时间名词等计算动作所占时间的长短,也就是“时段”。如“住了<两年>”“等了<一会儿>”“好了<三天>”。 

*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结构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点”和处所。例如“他生<于1981年>”,“于1981年”是出生的那一年,是时点,不是时段。“他坐在书架旁边”、“跑到操场”、“走向胜利”,其中“在……”、“到……”、 “向……”都是处所补语。
 
*可能补语在动词后可以用“得”和“不得”、“不了”表示可能和不可能。例如:
①这样粗的菜,有胃病的人吃<>吗?吃<不得>
②这么多的杂草,三天拔<不了>,起码得四天。
 
*有的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动词之间加“得”、“不”表示可能、不可能。如“写得<>”、“写<不好>”‘、“搬得<进去>”、“搬<不进去>”。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部分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结构和谓词性短语都可作补语。就是名词性的成分一般不作补语,但是表时段的“数、量、名”结构可以作补语,如“这次手术延续了<五个钟头>
 
*补语与宾语的顺序:
如果一个谓语动词既带补语又带宾语,就有个排列先后次序的问题。现在谈谈几种次序:

1.谓-补-宾

补语在前,宾语在后是常见的顺序。
①他一天<完>三本书。
②学校<>大客车。
③他<出来>一本新书。
④车子<>大桥。
⑤他<一趟>家。
⑥困难<不倒>意志坚强的人。
 



2.谓-宾-补

补语在宾语后是有条件的。
 
(1)数量补语要放在代词宾语后面。如:
①我到医院<三次>。
 
(2)用介词“以”构成的介词结构补语要放在宾语后;趋向补语有时也放在宾语后。如:
儿童们<以亲切的关怀>
②给我一枝粉笔<> 
 

3.谓-补-宾-补

受事、施事、处所宾语都有插在双音趋向补语之间的。如:
①他从书柜里拿<出><>。(受事宾语)
②忽然走<>一个人<>。(施事宾语)
③他走<><>。(处所宾语)
 
此外,双宾语中间也有放进数量补语的,如“给他<三次>钱”(谓-近宾-补-远宾)。还有两个补语的,如“把重点转移<到四化上><>,(谓-补-补)。 
主语中心、谓语中心、宾语中心是基本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附加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是扩展了的成分。宾语是包含在谓语里面的。
为了简化分析手续和成分符号,通常用线条和括号表示分析的结果。用字下加点表示主语中心、谓语中心和宾语中心,()表示定语,[]表示状语,<>表示补语。例如:
          
(我们)//[最近]试制<>(几种)(新)产品

第一步找出全句的主语和谓语,在其间用双斜线“//”表示。再在谓语里找出宾语,用曲线(    )表示。
第二步就找主语的附加成分定语和中心语,找谓语中心的前附加成分状语,找后附加成分补语和它的中心语谓语中心,在宾语里找附加成分定语和中心语宾语中心。

§  练习
试以惯用的成分符号分析下面的句子。

1.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3.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4.       小王今年十六岁。
5.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6.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7.       明天星期日。
8.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9.       什么书他都看。
10.    他生于1918年。
11.    什么叫信息?
12.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13.    三杯美酒敬亲人。
14.    他已经走了。
15.    门口围观一群看热闹的。
16.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17.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18.    咱们北京见。
19.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20.    他坐在桌子旁。     
21.    鸟雀的欢噪已经退让到另外一些角落去。
22.    当家家蒙古包的吊壶三角架下的野牛粪只剩下一堆堆红火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
23.    眼前的战斗情况,艰巨、紧张、激烈而复杂。
24.    这个手势把大家摆脱污泥、返回城里同家人团聚的希望扫得精光。
25.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26.    现在这里陈列着25颗皇帝的玉玺、金印。         
27.    夏天的雨来得猛、去得快。
28.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万条闪耀的银练。
29.    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热情而有力的声音,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大道边。        

参考答案:
1.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切身)事业。     
2.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3.    (满天)乌云‖[ 顿时]消散了。
4.    小王‖ [今年]十六岁。
5.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6.    鲁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7.    明天 ‖星期日。
8.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9.    (什么)书‖ 他都看。(主谓短语作谓语)
10. 他‖生〈于1918年〉。
11. 什么‖叫信息?
12.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13. (三杯)美酒‖敬亲人。
14. 他‖[已经]走了。
15. 门口‖围观(一群)看热闹的。
16.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17.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18. 咱们‖[北京]见。
19.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并列短语作宾语)
20. 他‖坐〈在桌子旁〉。
21. (鸟雀)的欢噪‖[已经]退让<到>(另外)(一些)角落<去>。
22. [当家家蒙古包的吊壶三角架下的野牛粪只剩下一堆堆红火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冬不拉的弦音和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
23. (眼前)的(战斗)情况,‖艰巨、紧张、激烈而复杂。
24. (这个)手势‖[把大家摆脱污泥、返回城里同家人团聚的希望]扫得〈精光〉。
25.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26. [现在]这里‖陈列着(25颗)(皇帝)的玉玺、金印。         
27. (夏天)的雨‖来得猛、去得快。
28.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万条)(闪耀)的银练。
29. (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热情而有力的声音,‖[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大道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