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

语文知识:词义

语文知识:词义

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以概念为主体。如: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间谍:被敌方收买、派遣,从事刺探情报、窃密或颠覆活动的特务分子。

2.色彩义:
1)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源自现实的人的情感。所有的词据此可分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有些词表明对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叫褒义词。例如:诚实、高尚、聪明、勤快、奋斗、烈士。
有些词表明对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叫褒义词。例如:卑鄙、呆板、孤僻、造谣、叛徒、勾当。
常见的带感情色彩的词有:表示人的性格品质的词(诚实虚伪、忠诚-奸诈);表示称谓的词(老大爷——老头儿、老婆婆——老婆子);表示现象(如业绩、勾当)、行为(勾结、贪污)、性质状态(简洁和冗长)和计量单位(这位、这号)的词。

感情色彩
   
褒义 
果断    教诲        成果       
中性
            教训        结果        依靠
贬义
武断    教唆        后果        依赖
随着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变迁,词的感情色彩时常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泼辣老实等。



2)语体色彩
口语词:脑袋瓜子、身子骨、揍、哆嗦、乐、数落、使坏
书面语:头颅、身躯、殴打、颤抖、欢笑、神往、苍穹
语体色彩也是相对而言。例如:牢房——监狱——囹圄;客栈——旅馆——馆驿

3) 形象色彩
词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这就是词的形象色彩。
视觉形象:丹顶鹤 金钱豹 狮头鹅 鸭嘴兽 奶头山 鸡冠花 卷心菜
听觉形象:笑哈哈 哗啦啦 啧啧
嗅觉形象:香喷喷 臭烘烘 辣丝丝 舔滋滋 淡乎乎
动感形象:晃荡 摇曳 抽噎 哆嗦
形象色彩的功用:使对象具体明了。比较:大红、深红、浅红——桃红、玫瑰红、石榴红
使语句表达形象真切,使语句富于变化。









词义(义项)的分类
词义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般而言,词的一个理性意义即为一个义项。除了单义词外,语言中的其他词都是多义词,都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义项。词的义项来自实际的语境,词在语境中表现出多少种意义即意味着它有多少个义项。

1基本义:最常用、最核心的词义。许多词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本义(词的原始意义,一般只指最早的文献意义)。
但是要注意,本义与基本义的关系,有时可以等同如:等,有时则不一致。
的本义是“兵器”,基本义却是“士兵”;“取”的本义是“割取耳朵”,
现代的基本义却是“拿到身边”。

2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词的转义主要由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产生。
引申义:即在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强调的是相关性。例如:




“深”的基本义是“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其他四个意义是从第一个意义发展出来的,就是引申义。又如:
         宽绰:基本义是“宽阔”,以后推演出“富裕”。
         打:拍、击——制造(打镰刀)——揭(打开)——玩(打篮球)——捉(打鱼)——织(打毛衣)
         笔杆子:笔的手抓部分————能写文章的人
         手: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拿着——用手(手抄本)——亲手——小巧而便于用手操持的(手榴弹)——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手)——擅场某种技能或做某种事的人(棋手)
引申义有近引申义和远引申义之分。例如:
——兵器——战士——军队(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比喻义:即借用词的一个义项来喻指与之无关的事物。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源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例如: 
又如:
         “枷锁”的基本义是指古代的两种刑具,后来用来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逐渐形成比喻义。
         “搁浅” 的基本义是“船舶在航行或停泊中,因水浅而使船底搁住”,后来用来比喻事情进行中遭到阻碍而中途停顿”,逐渐形成比喻义。
         的比喻义有:1)关隘:西口、腊子口;2)容器与外界的相通之处:瓶口;3)出入通行的地方:路口。
         心脏:本义是“人或高等动物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比喻义有“事物的中心“;
         包袱: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义是“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
         锱铢:本义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义是“琐碎的事或极少的钱”。
         风浪:基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比喻已经在望的幸福”。
 
比喻义和一般的由比喻手法而临时产生的修辞义不同。比喻义已成为多义词中固定的引申义,即使离开了一定的语境仍保留该义,记录在词典中。而比喻手法产生的修辞义则是临时的,离开了那个语境,该义就消失了。如近视、结晶、帽子、后台、傀儡、包袱都有比喻义,都是固定义;而像鲜花一词只有在姑娘好比鲜花这类句子中才有姑娘的修辞义,用的是临时的比喻用法。




多义词例子
【跳】
[基本义] 腿部用力,使身体离开所在的地方。如:他跳起来投了一个球。
[引申义] ①物体因弹性作用突然向上。如:足球没气了,跳不起来。②一起一伏地动。如:你的脉跳得很有力。
[比喻义] ①越过应该经过的一处而到另一处。如:她在读小学时,跳了一级。②兴风作浪,制造事端。如:这个人在单位里跳得凶。③爆发(脾气)。如: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

【浅】
[基本义] 水少不深。如:小河很浅。
[引申义] 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如:这个坑太浅。②简明易懂。如:这本读物内容较浅,你自己能看懂。③(颜色)浅淡。如:这块布质量很好,就是色大浅了。④历时不久。如:我和她相处的日子很浅,但感情却颇深了。⑤感情不深。如:我俩的交情还浅吗?⑥知识或经验不多。如:我的学识还很浅,请多指教。

【强】
[基本义] 强大;强盛。如:我们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富更强。
[引申义] ①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如:他的责任心很强。②优越;好。如:今年更比去年强。③有余;略多。如:他一人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强。
【漏】
[基本义] 东西从孔或缝中渗出或掉出。如:壶里的水漏光了|米从口袋里漏了出来。
[引申义] ①物体有孔或缝。如:房子漏了。②泄露。如:考试题目漏出去了。③遗漏°如:这一段写漏了两个字。

【摸】
[基本义] 用手接触或抚摩。如:他没摸那件展品。
[引申义] ①用手探取,寻找。如:在河里摸鱼。在黑屋子里摸到了电灯开关。②试着探求,了解。如:他的脾气,我都摸透了。③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走。如:摸了半天才摸着路。④在黑暗中行动。如:摸着黑儿走路。
[比喻义]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整个儿地据为己有。如:那笔钱全让他吞了。

【背】
[基本义] 脊背。如:请把这袋米放到我的背上。
[引申义] ①背部对着。如:演员不能老是背着观众说话。②躲避,瞒着。如:你不要总是背着大家。③背诵。如:背课文。④偏僻。如:深山小路很背。⑤不、顺利,倒霉。如:今天手气背,连输了三盘。⑥听觉不灵。如:耳朵背。

【黑】
[基本义] 如煤似墨般的颜色,与“白”相对°如:黑头发|黑纱巾。
[引申义] 昏暗,光线不充足。如:趁黑行动|天快黑了|屋子太黑。
[比喻义] ①秘密的,非法的。如:黑社会|黑工厂。②恶毒。如:心黑手毒。③变坏。如:黑了心的,尽干伤天害理的事。

【火】
[基本义] 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光焰。如:点个火抽烟|炉膛里没火了。
[比喻义] ①中医用以指热症。如:心里有火,去看看中医。②发怒。如:他火了!③怒气。如:发这么大的火儿,真不值得。

【厚】
[基本义]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的距离大,与“薄”相对。如:棉被很厚|厚钢板。
[引申义] ①厚度。如:三尺厚的积雪|一寸厚的钢板。②深。如:交情很厚。③重:大。如:送的礼很厚。④浓。如:酒味厚。

【浓】
[基本义] 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如:茶泡得太浓|医院里有股浓浓的药味。
[引申义] ①稠。女口:墨太浓了。②密。如:他留着又黑又浓的胡子|夏天的树木枝叶很浓。③(颜色)深。如:这幅画色彩太浓°④程度深。如:游兴很浓。


【皮】
[基本义] 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他的手被切掉一块皮|这棵树的皮被剥掉了。
[引申义] ①特指制过的兽皮。如:这双鞋是皮的,不是合成革的。②包在外围的一层东西。如:把这本书包个皮。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如:这花生米都皮了,一点也不脆。④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到“无所谓”。如:他怎么变得这么皮?⑤调皮。如:这个孩子真皮。

【挤】       
[基本义] 聚集而挨得很紧,拥挤。如:来稿很挤,只能往后排了|房间住八个人,太挤了。
[引申义] 互相推、拥。如:挤进会场|人多挤不过去。②榨,用力压使排出。如:挤牛奶|挤眼药骨。③眨。如:他向这边挤挤眼,小刘就不做声了。
[比喻义] ①排挤,排斥°如:他在单位一直受挤。②抽出(时间),省下,节省。如:老:李再忙也要挤时间看报|他买书的钱都是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

【吸】
[基本义] 生物体把液体、气休等从口或鼻孔引入体内。如:深深地吸一口气|吸鼻烟。
[比喻义] 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如:海绵吸水。②把别的物体、力量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如:吸铁石|异性相吸。

【虚】
[基本义] 空虚。如:乘虚而入。
[引申义] ①虚假;假。如:他的名声是虚的。②虚弱。如:她刚动过大手术,人很虚。
[比喻义] 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如:做贼心虚。

【污染】
[基本义] 有害物质的散布对正常生活造成危害.如:这里的环境还没有污染。
[引申义] ①有害物质的散布对正常生活造成的危害。如:工业污染|水源污染。②使沾染上有害物质。如:污染空气|污染环境。
[比喻义] 思想意识等受到不良的侵蚀。如:精神污染|语言污染。

【纠缠】
[基本义] 交相缠绕。如:长青藤爬上苍老的槐树,枝叶纠缠,老槐树似乎己不胜负担。
[比喻义] ①事情搅在一起,理不出头绪。如:许多问题纠缠不清。②搅扰,找麻烦。如:我正忙着,你别再纠缠了吧|他纠缠着领导要保留这个月的奖金。

【希望】
[基本义] 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期待出现某种情况。如:他希望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
[引申义] 期待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如:希望破灭了|最大的希望。
[比喻义] 希望所寄托的对象。如:民族的希望°

【解剖】
[基本义] 为研究的需要,把人体或动植物体用刀剖开,了解其组织构造。如:解剖人体。
[引申义] 指研究解剖的学问或关于解剖的课程。如:他是专门研究解剖的|下午上解剖。
[比喻义] 对事理,思想等的剖析、反省。如:解剖自己难于解剖别人。

【新鲜】
[基本义] (食物、副食品等)刚宰杀烹调或生产的;未变质的。如:这盒蛋糕真新鲜|新鲜的鱼肉。
[引申义] ①(食物、副食品等)鲜活的;未经腌制、干制或冷冻的。如:多吃新鲜菜,少吃腌菜。②(花朵等)新采摘的;不枯萎的。如:在花瓶里插上一束新鲜的玫瑰花。③(空气)清新的;未经污染的。如: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④(事物等)新出现的、未普及的。如:这有什么新鲜的,我见过的多啦。⑤新出现的、未普及的事物。如:大家都跑去看新鲜。

【弯】
[基本义] 弯曲;不直。如:这根料太弯了。
[引申义] ①使弯曲;使不直。如:弯着胳膊|弯腰曲背。②弯曲、不直的部分。如:这根料中间有个弯,不合用。

【熟】
[基本义] (食物)烹煮到可以吃的程度。如:饭还没熟|菜早就熟了。
[引申义] 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如:这个西瓜熟了。②做某种工作时间久了,精通而有经验。如:现在我的手已经很熟了。③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悉。如:我和他比较熟。④经过加工炼制的。如:熟菜地|熟铁。⑤程度深。如:睡得很熟。⑥驯熟。如:这只鸟养熟了。

【亮】
[基本义] 光线强。如:灯光太亮了。
[引申义] ①发光。如:手电筒亮了一下|电灯亮了一夜。②反射出光来。如:玻璃窗擦得其亮。③使声音响亮。如:亮起嗓子。④明朗、清楚。如:打开窗子说亮话。⑤显露。如:把底儿亮出来。

【顶】
[基本义] 担当。如:几个人的活,他一个人就顶下来了。
[引申义] ①相当;抵得上。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②顶替:充数。如:老大不在让老二顶|这家商店因为用次品顶正品受了批评。③转让;转换(经营权、租赁权)。如:店铺已经顶出去了。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一般把同义词分为两大类:等义词、近义词。
1)等义词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也称之为绝对同义词。如:斧子——斧头  站台——月台  吉他——六弦琴  力气——气力
2)近义词
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也称相对同义词条件同义词。这种词,由于互相之间存在种种细微差别,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

反义词
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反义词有两类:
1)绝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是矛盾关系,没有中间状态。它的特点是A=B”。如————等。
2)相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是反对关系,意义对立,但存在中间状态。它的特点是A≠B”。如——先进——落后等。
反义词的要求是:词性一致、音节一致、结构一致、语素尽量相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